业委会当好大管家 社区自治不再难

记者陈毓磊
业委会是社区自治的重要力量,业委会作用的有效发挥将对小区治理起到重要作用🈲。虹景家苑是2001年建成的中高档商品房,小区内业主226户。2014年小区完成新一届业委会换届选举👰🏿,几年来,虹景家苑的业委会真就为业主们做成了一些事情。
党员发挥作用开启居民自治新篇章
虹景家苑业委会(党员)志愿者工作室在仙霞街道的指导关心下🧑🏻🦯,于 2016年3月正式授牌成立。在首次业委会会议上,7位委员(其中党员5人)都纷纷表示🧬,不拿一分钱👨🍳,以志愿者的身份投入业委会工作。目前,小区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已有16人,其中党员10人🫶🏻。党员志愿者积极参与引领社区自治🧑🏽🍼🕵🏽♀️,平均每年为业主们完成1-2件实事🔦,解决了一批小区自治难题。
2014年春节前,小区发生了入室盗窃案件,安全问题成为了居民亟待解决的难题。业委会委员、党员志愿者朱健是公安系统在职领导干部,他主动谋划小区的监控建设。目前小区的48个摄像头参照了治安防范标准和最新的国家反恐标准,整个监控系统硬件全部采用数码高清的主流产品,图像保存时间达到90天以上,确保所有进出小区的每辆车、每个步行和骑行者都留下高清影像;确保进出每栋楼宇的人员都留下高清影像🐧;确保地下车库和小区地面道路的视频监控全覆盖🕐。四年来👳🏻♀️🏏,整个虹景家苑小区实现了零发案。
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实力
由于业委会委员们多数是兼职或退休人员,大多不具备相应的法律🖱🧝、经济、物业管理等专业知识🛏,委员的自身能力是限制业委会参与社区自治的一大因素。小区原有3套公建配套房,刚入住时开发商将其中两套分别作为健身房和儿童乐园,无偿交付业主使用。然而由于管理不力👨🏽🔬🤵🏻♀️,年久失修,2011年起两间活动室被关闭🏸。后来小区居民呼吁重开健身房☕️,而开发商却声称两套公建房为他们的产权,居民没有权利使用。
业委会主任柳生根主动带头🫳🏿🦹🏻♀️,委员们自己购买了《上海市物业管理及相关政策法规汇编》,反复学习领会🏊🏻,推动业委会成员专业化,依法为业主维权☯️,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水平♿️。在解读了相关的法规后,委员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,公建配套房虽然属开发商所有,但是业主对于这类空间享有使用权。业委会立即利用相关法规向开发商维权🙇🏽。
2015年,经仙霞街道、虹景居委会和房办协调🪻,业委会和开发商达成协议,公建配套房继续无偿交由虹景家苑全体业主使用,其中两套分别作为小区健身房、活动室和业委会工作室,正式投入使用🙇🏽♀️。
钱花在刀刃上为业主当家理财
虹景家苑开盘时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🏊,开发商和全体业主缴纳汇集了小区专项维修资金🤷🏿♀️。业委会成立后,这笔维修金交给了业委会保管🧃。业委会严格遵守《专项维修资金管理规约》,严格掌控使用维修资金和公益金收入,把小区的这笔房屋“养老金”巨款用在刀刃上。
小区6号门地下室东面墙体渗水多年,是小区的安全隐患。业委会要求物业管理部门,多选择几家施工单位,进行比价🤡🦸🏽。在物业经理何屏宣的努力配合下,通过逐段分步开凿墙体,找出了漏水点🚵,很快得到了修复。动用维修资金费用🫕,从原先报价45200元,下降到5600元,节约开支近4万元。
业委会根据物业服务协议,对于地面停车🔑💛、电梯及户外广告等属于业主共有的公益性收入🎪,也严格把关♤,妥善使用👍🏽。另外,业委会经业主大会授权,將部份维修资金由活期存款转为定期存款,二年多来就增加利息收入5万多元。通过“开源节流👈🏼,当家理财”各项措施的具体实施,补充了小区专项修维资金的增值。
转载自2018年5月9日《新闻晨报》社区晨报专栏